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攻辩问题,创业不好的论点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学生创业热潮开始蔓延到中国,数千名大学生加入其中。如今是一个动荡的“创意”时代,大学生创业备受大众关注。很多人在“创新”的浪潮中赢得了第一桶金,但更多的人被一波浪潮打败了。仍有无数创业英雄为梦想努力奋斗。创业变得草根化、大众化;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风险投资可以是1000万元或5000元;创业团队可以是100人也可以是35人。

首先,创业也是一种职业

创业不仅是一种职业活动,也是最复杂的职业行为。根据不同的创业目标,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者分为三种类型:

1.因生活压力或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决定创业的创业型企业家;2.投资型企业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而创业只是为了更大的经济回报;3.创业型企业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把自己创办的企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

显然,我们目前所说的大学生创业,大部分是第一种,即为了实现自主“就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而开展的创业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变化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创业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笔者认为,199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从浮躁到理性。(1)狂热的背后是浮躁

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发起者是1998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汇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才”的114个创业计划,当时被称为“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这场比赛被各大媒体炒作了一段时间,也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潮流。1999年3月,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力开展;1999年底,高校云集的上海市发起首届“唐毅杯MBA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初,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生身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无疑助长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

可以说,从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是学生创业的狂热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创业心理呈现出明显的浮躁特征。1.简化创业。几乎每个人都想创业。学生普遍没有意识到风险投资的困难和风险的压力。相反,他们对创业有很高的期望,觉得一开业就能成功。2.追逐互联网泡沫。在多方举办的创业大赛中,大部分参与者都是网站创业计划。3.对自己的创业素质缺乏了解。学生一般不习惯做产品或项目的市场调研,而是做理想化的推论。(二)挫折过后,是理性的

以2000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大跌为标志,中国大学生创业也滑入低谷。之后,经过失败、沮丧、抛弃、自我调整、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学生的创业心理逐渐成熟,学生的创业也进入了稳定健康的理性期。此时的特点如下:1。创业热情不变。这种激情不是最初的非理性激情,而是经过冷静观察和思考后产生的激情,是一种成熟的激情。2.企业家理性增强。3.创业预期降低。4.创业的困难显而易见。

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社会各方面都要多引导学生的创业心理

从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来看,这是对大学生的一个根本性挑战。一般创业能力主要指创业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市场调研、技术专长、企业管理、知识与就业、财务管理、公关、营销、开发与探索、规避风险等。对于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总结为“十种品质”,包括:欲望、耐心、远见、觉察、敏感、交往、策略、勇气、豁达、内省。客观来说,这些能力和素质不是短期训练就能培养出来的,有些素质即使通过训练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和勇气,比如识人用人,大部分都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和积累。

(2)权利

于部分有准备的大学生来说,今天的社会环境对于创业,毫无疑问又是有非常有利的。

首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良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诸多新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反而因为没有传统经验主义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像IT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医药科技等这些新兴产业,早已被创业者们列入名单之中。


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充分借专业之专。对于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增值产业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IT领域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少,适合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学生。学习通信或医药专业的学生,技术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些是我国政府重点发展又是全球关注的领域;对于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用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当然对于大众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自身在学校期间所积累的能力优势、人脉资源等,在一些资金需求不大,项目周期不长,人手配备要求不多的项目上开展自己的事业。


四,引导大学生创业趋向成熟


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首先,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今天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更没有今天神话般的硅谷。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使用学习从理论上,实践中真正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2.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很容易追风逐潮,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