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平邑手工活拿回家做,临沂外加工合作

兰山区的电商商贸、蒙阴县的进口料加工、蒙山旅游区的农家乐、沂蒙大姐的家政服务……一幅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在家灵活就业地图”正在沂蒙铺开。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居家灵活就业作为促进城乡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妇联带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推动了居家妇女灵活就业向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随着家里灵活就业模式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女性想赚更多钱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孩子老人的问题。

“小工作”带动“大生计”

来自蒙阴县蒙阴街道的陆对手工编织头带的市场持乐观态度,从自己带头工作到和附近80多名妇女一起工作。30出头的她尝到了做经纪人的甜头,不到一个月,头饰编织加工场地发展到4个。“这份工作很自由。你可以在加工点做。你可以带回家。你一天能挣四五十美元。大家都很开心。”卢对说道。

在蒙阴县,家家户户的院门都被推开,从老人到年轻人,用兴旺的材料缝纫、编织、加工,让农村妇女“闲着”“穷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不想念孩子和农田,不离家挣钱。”蒙阴县妇联主席赵胜华介绍,自县妇联率先发展进口物资加工业以来,全县共发展进口物资企业和加工点244个,带动2.2万妇女不离开家乡、不离开土地,实现了家门口人均年收入1.6万元。

在家灵活就业给城乡妇女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妇女就近就业。临沭的草柳编织,沂南的鞋子,临港的玩具,平邑的手套,郯城的中国结等。遍布全市,都带动了妇女在就业方面的生计并成为沂蒙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活跃在家庭灵活就业各领域的女经纪人有3000多名,加工点、经营户、小微企业有4.2万名,从业女性80多万人,月人均收入2000多元。广大城乡妇女在家门口享受灵活就业带来的幸福。

“小平台”搭建“大舞台”

市妇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家庭手工业、商业贸易、家庭服务业、农家乐旅游、特色养殖五大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全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意见》,在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奖励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该市首次设立2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为在家妇女灵活就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10月底,岚山区妇联举办了妇女在家灵活就业电商、微信业务培训。经过一周多的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200多名女性初步掌握了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兰山区依托临沂商贸城,通过电商培训,带动了5000多名依靠实体店营销的商户,同时拓展了电商营销渠道,搭建了创业就业新平台。兰山商城管委会产业发展部主任杜庆明说:“这个平台虽然小,但是服务的大舞台,可以带动广大女性早日致富。”

“我市各县区都有自己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推动国内灵活就业的发展,见效快,市场风险小。”市妇联副主席孙静介绍,各县区因地制宜,以创建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培养人才为抓手,形成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

飞针走线,有说有笑。不一会儿,简单的鞋面就做好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沂南县各个制鞋加工点上演。这些半成品再运到大型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然后统一包装销售。从补贴小家庭手工艺品到年产值几亿元的大产业,沂南县有10万人从事制鞋。“沂南县成为‘中国制鞋基地’,这与这种势不可挡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沂南县鞋业协会会长林永刚说,“这种灵活用工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问题,而且形成了规模效应,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家灵活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其灵活的工作制度解决了城乡妇女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她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双赢。”市妇联主席向启荣认为,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用进口料、个体户、小微企业培育了上千个加工点,为造就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家灵活就业逐渐成为女性创业就业的主要渠道。今年,市妇联将成立居家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全国企业、市场、员工信息目录,创新培训形式,力争5年内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全覆盖,就业妇女160万人

人,优化产业升级,建立特色示范基地300处,让更多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开花结果,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惠民产业。

记者 李冰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