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EO优化 > 正文

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

  有汽车创新营销论文吗?

  有是有,就你给的这么少分,估计不会有人拿出来给你。

  有汽车创新营销论文吗?

  拿出100分来,我给你列个提纲。

  汽车营销专业论文怎么?

  汽车营销毕业论文

  一、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概念

  美国汽车配件经销商雷蒙德的汽车配件店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郊外,这个小店与别的配件店并无二致,但其特色是网上交易,任何与汽车配件销售相关的服务均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该经销店的销售员们都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他们耐心地帮助没有网上交易经验的顾客完成在互联网上的买卖。如果顾客需要,他们还可免费传授各种有关网上交易的知识。为了体现网上销售的快速与便捷,他们提供24小时服务,只要顾客提出问题,他们总是力争在15分钟内给予答复。顾客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进入该经销店的网站,然后就可以完成所有想做的事,观看该店全貌、下载所需车款配件的图片、了解价格、下订单等。然后,就可以安坐在家或在自己的维修店里收到由销售员送货上门的汽车配件。

  网上交易确实有着许多优点。节约时间,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销商说,这种交易方式越来越成为吸引客户的一种途径,人们慢慢地接受它,并表示认可。同时,网上交易还减少了许多开支,其中包括员工、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花费,而节省下的费用又可在汽车配件售价上使顾客受益。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营销人员论文

  顶级营销人员必备的四种素质 “营销素质是否与生俱来,我们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当我们回顾许多伟大的成功者的人生历程时会发现:每一名成功者都是天生的营销大师。” 一个从小口吃、胆怯、害羞的孩子,一个穷得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的男人,一个35岁之前换过40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但是他依然执着地相信:每个人天生都有做营销的潜质,而他终有一天会凭着他的营销潜质成为亿万富翁。 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被这个不可思议的人实现了——他就是世界头号营销大师乔吉拉德。 作为一名受过生活最残酷磨练的人,乔吉拉德对如何从零起步、成长为一名优秀营销人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相信每一个人天生都做营销的潜质,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而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发现自己的营销潜质、激发这种潜质、发挥这种潜质。 营销素质是否与生俱来,我们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当我们回顾许多伟大的成功者的人生历程时会发现:每一名成功者都是天生的营销大师,无论他们从事何种工作、无论他们的生命起点是如何之低,出色的营销才能帮助他们的事业腾飞发展——松下幸之助向世界成功推销了日本产品的新形象、比尔盖茨向世界推销了一个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的梦想。 从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乔吉拉德,再到其他成功的营销大师,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天时地利,离不开时代赋予的种种机遇,但在他们生命底色中,有某些素质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作为一名优秀营销人的四大优秀素质。正是这四大素质使得他们在历经艰难挫折之后,最终成就辉煌事业。 素质一:自我认知力 对于一名追求成功的营销人来说,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能深刻地认知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就有了获得成功的可能。 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许多出色的营销人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营销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华人首富李嘉诚早年生活艰苦,经历过无数磨难。少年他曾在香港的茶楼里做侍应生。虽然身为侍应生,但李嘉诚有种强烈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 自小早熟的李嘉诚对自我有强大的认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销售员的潜质,而且做销售员可以为自己更快积累资本成就实业家的梦想——在这种强烈自我认知引导下,17岁的李嘉诚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辞掉了茶楼里的安稳的工作,成为一家塑胶厂的推销员。 在辛苦的推销生涯中,尽管经历种种艰苦困厄,但李嘉诚毫不退缩,因为从17岁那一年他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与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凭着自己的潜质终会成就一番惊人事业。 李嘉诚的成功,虽然有机遇的垂青,更多则是他强烈的自我认知以及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自我认知的能力对营销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它让每一名营销人冷静地判断、分析自己职业发展前途,从而制定切实的发展方案,而不是成天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欺骗自我最终一事无成。自我认知也是一种成功的暗示,可以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营销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时,依然能看到远方摇曳着的希望之灯,鼓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 素质二:激励力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激励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比口才更重要的素质:口才不好可能会让你丢掉某个客户,而不懂得如何激励自己则会让自己的营销生涯提前终结。 日本保险界最成功的推销员原一平,小时候因为家境富裕,他从小就象个标准的小太保,叛逆顽劣的个性使他恶名昭彰而无法立足于家乡,后来家境中落,他在23岁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孤身到东京打天下。 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毫无经验,不仅言辞笨拙经常得罪客户,而且由于他身材矮小,而饱受讥笑,作为一名曾经家境辉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来。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贫富两重天的生活变化令他明白激励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内内心,他时刻为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激励着他愈挫愈勇。 27岁时,原一平的业绩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岁时,原一平又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几十年。最后因他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 原一平辉煌的营销生涯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的成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过程。

  求几篇汽车营销论文

  一,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06-8-17 上午 04:01:23

  本站推出免费市场营销论文,但是免费论文毕竟是免费论文,来自网络,也公布于网络,论文也不是规范的论文格式,这些免费论文只能够起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建议您参考我站的会计论文范例和例文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二,经济论文|中外汽车市场营销管理的探讨

  作者: 加入日期:2005-7-22 新知税收网

  渠道管理的目的是约束和规范营销网络成员的行为,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以最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交付用户,保证交货期符合用户要求,并通过管理使其能更好地为厂家服务。目前,世界各国轿车制造商均十分重视渠道的管理,以指导渠道健康发展。

  一、国外轿车营销管理

  1.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标准。一旦制造商同其合作伙伴签订授权经营协议,授权经营者必须根据协议的规定,严格根据制造商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否则的话将面临制造商对其停业整顿,甚至解除授权经营协议的处罚。制造商通过授权经营者使用其提供的订单软件、配件订购和销售软件、维修软件、索赔软件、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应用软件来对授权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2.区域管理和地区代表巡回制度。为了减少管理的跨度,减少管理风险,外国轿车制造商均通过划分区域的方法对整个营销网络进行管理。在各区域中心,将完成整车销售、配件销售、售后服务、培训等管理工作。同时,在各区域中心,设置一批现场巡回管理人员,来对经销商的现场工作进行指导。日本汽车厂家认为,健全企业营销体系的重点在于特许经营者,而实行“地区担当员”制度正是加强对经销店的组织领导和经营指导的有效措施,这种措施最先由神谷正太郎提出。地区担当员由各厂家销售公司的销售科长和科长助理等干部担任,按地区分工,每人负责5~6个特约经销店的工作,每月大部分时间在那儿巡回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工资管理、销售业务的合理化和对推销员进行指导。由于这些地区担当员亲临特约经销店的工作,从而保证了企业销售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并且,这种制度将责任和权利明晰化,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并很好地约束了经销商的行为,使其行为规范化、合理化,与企业步调一致。另外,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区域中心也有专门的现场代表进行区域性的巡回,专门对经销商网络进行巡回、指导和监督。

  3.统一会计制度。日本各汽车厂家要求其所属的经销店和代理店定期向销售公司(部)报告经营情况,实行统一会计制度。丰田、日产及三菱等厂家,对各自经销商网点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实行标准化管理,经营好坏用数字表示,精心计算每辆车的利润及销售费用,销售点定期向销售公司提供标准格式的经营报告,使得厂家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情况了解经销商的动向,有利于模型化管理。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公司也在其授权的经销商处进行统一的会计报表制度。德国大众对所有的经销商安装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并通过通讯网络将报表数据传递到总部,从而明确地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服务、配件销售等的经营状况。

  4.进行划区域的销售。外国轿车制造商对零售商进行划区域的销售管理,每个零售商有其一定的销售范围,在这个区域内零售商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如日本丰田公司在日本本土建立经销商网络时考虑一县一店制,在各经销区域内,零售商对其辖区内的用户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车辆使用状况、车辆年限、人口构成等,保持与用户良好的人际关系,分片负责,登门销售,开展系列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保证销售量的平稳增长。这种划区域的销售,规定零售商不得在区域范围外设置代办点和分店。不得跨区域竞争使得汽车市场的每块地盘都反复“翻耕”,几乎每一个顾客都有丰田公司的销售人员“盯”着。

  5.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规划。外国的轿车制造商非常重视授权经营者的形象建设,并对所有授权经营者的外部标准、内部设施以及员工的服饰等进行统一规划,并对工作流程、服务标准等软件也进行统一的培训,从而将制造商的品牌形象和授权经营者的形象统一起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提高,使用户在各经销商处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对其授权经营者的外观、标识、内部的装饰材料、展厅位置、大小、维修工具、办公桌及销售人员、维修人员的服装等各细节均进行统一的规划,同时对业务的工作流程、档案等均进行统一设置,统一维修工时,使得每个用户到授权经营者处可享受到一样的优质服务和基本一致的价格。从而通过这种品牌的营销,来达到用户的满意和忠诚。

  6.经销商的情报化。丰田公司应用合理化的“准时化生产方式”,即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销售方式采用订单销售,在这种方式下,原则是只生产能够售完的汽车。这就要求其有一个完整的情报系统,加强与经销店的情报交流。从20世纪60年代始建的POS(经销店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商和经销店的直线情报交流,使情报交流的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对信息处理的功能也大大提高。目前,经销商的情报系统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并根据月度和每天订货计划来调整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的不确定预测结果,这些计划与生产企业的情报网联网而提供给制造商,使制造商能迅速地对生产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了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库存风险,并使得用户从订货到收到新车缩短到只需12天左右。从别的国家来看,各轿车厂也非常重视对经销商的情报管理。美国通用在全球的销售网点都开通其专门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了解各经销商的销售订单、用户状况等,并以此了解市场情况、经销商的经营情况,从而对其做出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7.加强培训。从各国轿车厂看,对授权经营者的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对授权经营者的技术培训,从销售技术、服务技术等方面对授权经营者进行培训,日本丰田公司1974年在名古屋修建了一所研修中心,培训一定素质的推销员,并对各经销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年约有15000人次的培训。另外,通用、福特、大众公司均非常重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大大增加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将渠道紧密地受控于生产企业,形成了企业的严密的外部性,并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服务。用丰田公司的话就是形成了“拥有用户的经销商和拥有经销店的丰田公司”。

  二、中国轿车营销管理

  国内轿车制造商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很多是从国外母公司或技术引进公司处拷贝过来的,但是,由于涉及国内轿车市场的一些特殊性,拷贝开始走样,从而使得轿车营销网络出现混乱。目前国内轿车制造商销售管理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营销管理方法和政策的原因而造成了轿车市场的混乱和轿车经销商的投机,并且激化了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的矛盾,使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下降。

  1.分销中心和区域中心的建设及现场区域经理。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全国逐渐建成24家分销中心,其本意是加强对地方经销商的管理,促进销售。神龙公司的区域中心(商务代表处)是神龙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区域管理中心,但是由于每个大区人员太少,尤其是缺少售后服务专业人员,使得工作跨度太大,而且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各项任务都得通过武汉总部,从而导致与经销商的协调不畅,没有真正起到大区的管理职能。

  另外,目前国内各轿车生产企业都专门设有现场的区域经理,专门进行现场巡回,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等。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现场经理由于无法现场解决问题,再加上现场经理与总部的协调问题,使得销售和服务网络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积压,从而增加对网络管理的难度。

  2.对经销商的支持和考核。长期以来,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年终返利上,以销售量为经销商主要考核标准的返利制度,使得经销商不注重服务,只注重销售量,很多经销商以低价进行销售,多销多亏,他们往往指望销售总公司年度的巨额返利,从而将亏损拉平,一旦销售总公司不进行返利,那么大部分经销商将出现巨额的亏损,从而造成销售队伍流失和转入竞争对手的销售网络中。在经过销售管理政策的改变后,各企业销售渠道的亏损基本得以制止,但单车利润只有500~2000元左右,远小于国外的销售网络的利润。

  目前,认识到年底返利政策的弊端,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基本上已经全部取消了年底的返利政策,而采用综合指标考核后的小范围奖励。企业年度的综合考核中主要包括销售量、资金返回、信息反馈、硬件设施等。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销售量和资金返回,对硬件设施的考核没有转变到规划和鼓励经销商进行投资,如神龙公司的奖励最主要考核指标是月度销售量计划完成、资金返回程度等。一汽大众的考核指标中,除了对销售量的考核外,还增加了对信息反馈的考核(主要指新车用户档案的反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维修站将取消其销售佣金。这些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考核指标,但这种考核力度对于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还很不够。

  在1999年,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学习德国大众对销售网络的管理方法后,推出了特许经销商制度和“三毛利”政策。上海汽车销售总公司通过品牌专营的思路,将传统的经销商改造为特许经销商,通过“三毛利”政策来推动经销商的改造。对特许经销商除了考虑销售毛利外,还根据其硬件投资情况和服务情况相应地给予投资毛利和服务毛利。虽然这套政策比较全面地对经销商的各项行为和投资进行了引导,但是,由于缺少细致的研究,推出了“三毛利”政策缺少其他管理政策的配套,将无法很好地牵制经销商,而且投机的经销商很快就会发现投机机会的存在。

  3.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均面临售后服务网络管理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供应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件外流无法控制,尤其是一些系统内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很多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没有经过主机厂的许可,直接将配件销售给维修企业,再加上假冒配件的冲击,售后服务维修站经营状况变差。目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神龙公司等企业的售后服务均面临上述的问题,从而也意味着对维修站的控制能力下降。

  4.对经销商和维修站的情报管理。国内各轿车制造商的营销管理部门对情报的管理开始重视,如一汽大众要求代理商将所有新车销售的用户档案返回,并作为奖励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上汽销售公司对所有授权经销商的软件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同时也要求经销商将销售的新车用户档案返回。上海大众在全国范围内的维修站推广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届时可以将维修站的修理、索赔、用户档案、配件销售、库存等所有信息进行查询,并可分析各维修站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

  尽管国内轿车制造商开始重视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情报化管理,但是,这些系统很多还是刚开始起步,很多企业急需的基础性数据库都还没有建成,计算机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另外,情报的收集和传递对于经销商来说是一个成本巨大、见效慢的业务,故中国大部分经销商对此均不重视,很多原始数据均存在很大问题。

  5.品牌专营的意识。由于国内轿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网络的整体环境现状决定了国内轿车营销方法比较落后,国外比较通行的品牌观念和品牌竞争的观念没有形成,使得制造商、零售商和维修站的经营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规范的服务,从而各销售网点各行其是、互不相干,并相互竞价,导致经营范围混乱、服务质量下降、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这种状况是目前国内所有轿车厂都存在的问题。

  三、营销管理分析结论

  1.管理的层次不清晰。区域管理对零售商和维修站的控制力度不够,这样使得零售商的层次错杂,大部分零售商既是批发商又是零售商,但由于互相竞价的结果,使得利润下滑很大。

  2.对零售商的考核不够全面。目前,国内轿车制造商的考核指标主要注重销售数量,而没有从销售收入和赢利两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尤其是服务质量方面来进行考核,这对引导零售商提高服务质量是不利的。

  3.品牌的观念很差。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没有将企业的品牌进行规划,从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没有得到品牌经营带来的规模效应,反而是增加了零售商之间的内耗。

  4.零售商的情报网络不健全。目前中国轿车制造商的零售商情报网络还没有健全,而且零售商不被重视,这将影响到制造商对零售商经营内容的情报获得。 【 作 者】牟春燕

  来源:

  求几篇汽车营销论文

  一,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06-8-17 上午 04:01:23

  本站推出免费市场营销论文,但是免费论文毕竟是免费论文,来自网络,也公布于网络,论文也不是规范的论文格式,这些免费论文只能够起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建议您参考我站的会计论文范例和例文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二,经济论文|中外汽车市场营销管理的探讨

  作者: 加入日期:2005-7-22 新知税收网

  渠道管理的目的是约束和规范营销网络成员的行为,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以最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交付用户,保证交货期符合用户要求,并通过管理使其能更好地为厂家服务。目前,世界各国轿车制造商均十分重视渠道的管理,以指导渠道健康发展。

  一、国外轿车营销管理

  1.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标准。一旦制造商同其合作伙伴签订授权经营协议,授权经营者必须根据协议的规定,严格根据制造商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否则的话将面临制造商对其停业整顿,甚至解除授权经营协议的处罚。制造商通过授权经营者使用其提供的订单软件、配件订购和销售软件、维修软件、索赔软件、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应用软件来对授权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2.区域管理和地区代表巡回制度。为了减少管理的跨度,减少管理风险,外国轿车制造商均通过划分区域的方法对整个营销网络进行管理。在各区域中心,将完成整车销售、配件销售、售后服务、培训等管理工作。同时,在各区域中心,设置一批现场巡回管理人员,来对经销商的现场工作进行指导。日本汽车厂家认为,健全企业营销体系的重点在于特许经营者,而实行“地区担当员”制度正是加强对经销店的组织领导和经营指导的有效措施,这种措施最先由神谷正太郎提出。地区担当员由各厂家销售公司的销售科长和科长助理等干部担任,按地区分工,每人负责5~6个特约经销店的工作,每月大部分时间在那儿巡回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工资管理、销售业务的合理化和对推销员进行指导。由于这些地区担当员亲临特约经销店的工作,从而保证了企业销售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并且,这种制度将责任和权利明晰化,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并很好地约束了经销商的行为,使其行为规范化、合理化,与企业步调一致。另外,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区域中心也有专门的现场代表进行区域性的巡回,专门对经销商网络进行巡回、指导和监督。

  3.统一会计制度。日本各汽车厂家要求其所属的经销店和代理店定期向销售公司(部)报告经营情况,实行统一会计制度。丰田、日产及三菱等厂家,对各自经销商网点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实行标准化管理,经营好坏用数字表示,精心计算每辆车的利润及销售费用,销售点定期向销售公司提供标准格式的经营报告,使得厂家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情况了解经销商的动向,有利于模型化管理。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公司也在其授权的经销商处进行统一的会计报表制度。德国大众对所有的经销商安装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并通过通讯网络将报表数据传递到总部,从而明确地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服务、配件销售等的经营状况。

  4.进行划区域的销售。外国轿车制造商对零售商进行划区域的销售管理,每个零售商有其一定的销售范围,在这个区域内零售商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如日本丰田公司在日本本土建立经销商网络时考虑一县一店制,在各经销区域内,零售商对其辖区内的用户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车辆使用状况、车辆年限、人口构成等,保持与用户良好的人际关系,分片负责,登门销售,开展系列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保证销售量的平稳增长。这种划区域的销售,规定零售商不得在区域范围外设置代办点和分店。不得跨区域竞争使得汽车市场的每块地盘都反复“翻耕”,几乎每一个顾客都有丰田公司的销售人员“盯”着。

  5.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规划。外国的轿车制造商非常重视授权经营者的形象建设,并对所有授权经营者的外部标准、内部设施以及员工的服饰等进行统一规划,并对工作流程、服务标准等软件也进行统一的培训,从而将制造商的品牌形象和授权经营者的形象统一起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提高,使用户在各经销商处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对其授权经营者的外观、标识、内部的装饰材料、展厅位置、大小、维修工具、办公桌及销售人员、维修人员的服装等各细节均进行统一的规划,同时对业务的工作流程、档案等均进行统一设置,统一维修工时,使得每个用户到授权经营者处可享受到一样的优质服务和基本一致的价格。从而通过这种品牌的营销,来达到用户的满意和忠诚。

  6.经销商的情报化。丰田公司应用合理化的“准时化生产方式”,即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销售方式采用订单销售,在这种方式下,原则是只生产能够售完的汽车。这就要求其有一个完整的情报系统,加强与经销店的情报交流。从20世纪60年代始建的POS(经销店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商和经销店的直线情报交流,使情报交流的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对信息处理的功能也大大提高。目前,经销商的情报系统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并根据月度和每天订货计划来调整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的不确定预测结果,这些计划与生产企业的情报网联网而提供给制造商,使制造商能迅速地对生产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了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库存风险,并使得用户从订货到收到新车缩短到只需12天左右。从别的国家来看,各轿车厂也非常重视对经销商的情报管理。美国通用在全球的销售网点都开通其专门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了解各经销商的销售订单、用户状况等,并以此了解市场情况、经销商的经营情况,从而对其做出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7.加强培训。从各国轿车厂看,对授权经营者的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对授权经营者的技术培训,从销售技术、服务技术等方面对授权经营者进行培训,日本丰田公司1974年在名古屋修建了一所研修中心,培训一定素质的推销员,并对各经销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年约有15000人次的培训。另外,通用、福特、大众公司均非常重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大大增加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将渠道紧密地受控于生产企业,形成了企业的严密的外部性,并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服务。用丰田公司的话就是形成了“拥有用户的经销商和拥有经销店的丰田公司”。

  二、中国轿车营销管理

  国内轿车制造商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很多是从国外母公司或技术引进公司处拷贝过来的,但是,由于涉及国内轿车市场的一些特殊性,拷贝开始走样,从而使得轿车营销网络出现混乱。目前国内轿车制造商销售管理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营销管理方法和政策的原因而造成了轿车市场的混乱和轿车经销商的投机,并且激化了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的矛盾,使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下降。

  1.分销中心和区域中心的建设及现场区域经理。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全国逐渐建成24家分销中心,其本意是加强对地方经销商的管理,促进销售。神龙公司的区域中心(商务代表处)是神龙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区域管理中心,但是由于每个大区人员太少,尤其是缺少售后服务专业人员,使得工作跨度太大,而且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各项任务都得通过武汉总部,从而导致与经销商的协调不畅,没有真正起到大区的管理职能。

  另外,目前国内各轿车生产企业都专门设有现场的区域经理,专门进行现场巡回,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等。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现场经理由于无法现场解决问题,再加上现场经理与总部的协调问题,使得销售和服务网络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积压,从而增加对网络管理的难度。

  2.对经销商的支持和考核。长期以来,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年终返利上,以销售量为经销商主要考核标准的返利制度,使得经销商不注重服务,只注重销售量,很多经销商以低价进行销售,多销多亏,他们往往指望销售总公司年度的巨额返利,从而将亏损拉平,一旦销售总公司不进行返利,那么大部分经销商将出现巨额的亏损,从而造成销售队伍流失和转入竞争对手的销售网络中。在经过销售管理政策的改变后,各企业销售渠道的亏损基本得以制止,但单车利润只有500~2000元左右,远小于国外的销售网络的利润。

  目前,认识到年底返利政策的弊端,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基本上已经全部取消了年底的返利政策,而采用综合指标考核后的小范围奖励。企业年度的综合考核中主要包括销售量、资金返回、信息反馈、硬件设施等。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销售量和资金返回,对硬件设施的考核没有转变到规划和鼓励经销商进行投资,如神龙公司的奖励最主要考核指标是月度销售量计划完成、资金返回程度等。一汽大众的考核指标中,除了对销售量的考核外,还增加了对信息反馈的考核(主要指新车用户档案的反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维修站将取消其销售佣金。这些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考核指标,但这种考核力度对于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还很不够。

  在1999年,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学习德国大众对销售网络的管理方法后,推出了特许经销商制度和“三毛利”政策。上海汽车销售总公司通过品牌专营的思路,将传统的经销商改造为特许经销商,通过“三毛利”政策来推动经销商的改造。对特许经销商除了考虑销售毛利外,还根据其硬件投资情况和服务情况相应地给予投资毛利和服务毛利。虽然这套政策比较全面地对经销商的各项行为和投资进行了引导,但是,由于缺少细致的研究,推出了“三毛利”政策缺少其他管理政策的配套,将无法很好地牵制经销商,而且投机的经销商很快就会发现投机机会的存在。

  3.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均面临售后服务网络管理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供应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件外流无法控制,尤其是一些系统内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很多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没有经过主机厂的许可,直接将配件销售给维修企业,再加上假冒配件的冲击,售后服务维修站经营状况变差。目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神龙公司等企业的售后服务均面临上述的问题,从而也意味着对维修站的控制能力下降。

  4.对经销商和维修站的情报管理。国内各轿车制造商的营销管理部门对情报的管理开始重视,如一汽大众要求代理商将所有新车销售的用户档案返回,并作为奖励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上汽销售公司对所有授权经销商的软件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同时也要求经销商将销售的新车用户档案返回。上海大众在全国范围内的维修站推广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届时可以将维修站的修理、索赔、用户档案、配件销售、库存等所有信息进行查询,并可分析各维修站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

  尽管国内轿车制造商开始重视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情报化管理,但是,这些系统很多还是刚开始起步,很多企业急需的基础性数据库都还没有建成,计算机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另外,情报的收集和传递对于经销商来说是一个成本巨大、见效慢的业务,故中国大部分经销商对此均不重视,很多原始数据均存在很大问题。

  5.品牌专营的意识。由于国内轿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网络的整体环境现状决定了国内轿车营销方法比较落后,国外比较通行的品牌观念和品牌竞争的观念没有形成,使得制造商、零售商和维修站的经营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规范的服务,从而各销售网点各行其是、互不相干,并相互竞价,导致经营范围混乱、服务质量下降、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这种状况是目前国内所有轿车厂都存在的问题。

  三、营销管理分析结论

  1.管理的层次不清晰。区域管理对零售商和维修站的控制力度不够,这样使得零售商的层次错杂,大部分零售商既是批发商又是零售商,但由于互相竞价的结果,使得利润下滑很大。

  2.对零售商的考核不够全面。目前,国内轿车制造商的考核指标主要注重销售数量,而没有从销售收入和赢利两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尤其是服务质量方面来进行考核,这对引导零售商提高服务质量是不利的。

  3.品牌的观念很差。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没有将企业的品牌进行规划,从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没有得到品牌经营带来的规模效应,反而是增加了零售商之间的内耗。

  4.零售商的情报网络不健全。目前中国轿车制造商的零售商情报网络还没有健全,而且零售商不被重视,这将影响到制造商对零售商经营内容的情报获得。 【 作 者】牟春燕

  来源:

  汽车营销论文“XX地区汽车限购模式下的营销策略分析与思考”?

  文“XX地区汽车限购模式下的营销策略分析与思

  房地产营销策划案例保险营销话术市场营销的论文无线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学教材市场营销的论文市场营销学教材市场营销学教材有效营销食品网络营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