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秽

基本解释

亦作“ 荒薉 ”。1.犹荒芜。《孔丛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秽,遗老失贤。” 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五代 齐己春草》诗:“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 清 顾炎武玉田道中》诗:“山中无父老,故宅恐荒薉。” 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夫所谓种植耕稼者,不过以一举手、一投足之劳,扫荒薉,培所欲之植物而已。”
(2).犹荒废。 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於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溺职废官,荒秽不治。”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 唐 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3).犹污秽。亦谓稀少而低下。 宋 秦观睡足轩》诗之一:“地撤蔽亏僧界浄,人除荒秽玉奩空。” 鲁迅集外集拾遗·<北平笺谱>广告》:“勉维旧业者,全市已不及五七家,更过数载,出品恐将更形荒秽矣。”

原创文章,作者:29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9jy.cn/50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