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EO优化 > 正文

2014优化方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ppt

  山西出现材料描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山西位于中原与草原地区的交界,经商致富相对容易,所以才能最高的人去经商,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学而优则仕”相反,因此选择D项.材料反映的是才能较高的人经商,与商人的政治地位无关,并且在封建社会,商人的政治地位也不可能跃居首位,A项错误;B项“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 7.(2012·高考海南单科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解析:选D.周天子的“藉田”以及王后的“亲蚕”,说明对农桑的重视.之所以重视农桑,是因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代制度已经被破 坏;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制度;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 8.(2011·高考江苏单科卷)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解析:选C.解答本题首先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张瀚认为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是农业和商业平衡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对农业无害.它们之间的比重在于国君.故C项正确.“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可以看出A项错误;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从“人主操之尔”可知不能任由农工自由发展,D项错误. 9.(2013·孝感第一次统考)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事业传承的典 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夜话》 材料2: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1)依据材料1,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 (2)依据材料2、3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以这种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历程.第(1)问从“罢酤酒业,购机一张”“复增一机”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性质则结合当时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即可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第(2)问关键要把握动机,以及动机所带来的对工商业发展不利的因素,根据材料中“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即可解答.第(3)问把握“没有前途”即发展阻力很大,只要结合材料回答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因素即可. 答案:(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 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后人科举入仕,弃商从文. (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助学助考方法突破 助学园地 史料研读 【史料文本】 材料1:秦国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材料2: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中后期,矿 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蚕桑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给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