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赚杂谈 > 正文

蒙牛纯牛奶还能喝吗(伊利蒙牛都不能喝了)

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导致这样的缺点。很多人在阅读上不再“碎片化”,但在思维上仍然“碎片化”。他们看到一点煽动性的新闻,很快就会先入为主,再加一层思考就来不及了。

比如最近一篇题为《深度挖掘蒙牛伊利六大罪行,媒体不敢说,所以是为我》的文章突然掀起了一个热点,作者表现出了“独当一面,勇往直前”的气势,仿佛一个孤军奋战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战术短文,其中激烈的情绪很快激起了公愤。

当然,看起来原文章被删了,中国乳业协会也很快做了澄清,但是作者并没有放松,然后发表了第二篇文章—— 《我上了热搜第一:因为曝光了蒙牛伊利,乳协要我道歉、注销,我想求个公道》。这篇文章再次引起热议,作者也摆出了“被迫害”的姿态,字里行间透露着“不屈的正义,战斗到底”的味道。

但是,作者对伊利蒙牛的痛斥是正义的还是故意抹黑的?目前还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在作者的自我塑造中,他只是一个讨厌恶的独行侠,因为媒体不敢说出来,但真的是这样吗?作者王晓琪发布的微信官方账号“世界灯王”背后的账号主体是互联网公司,盈利,属于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很难不怀疑背后公司的真实意图。

在自媒体时代,黑色公关现象并不少见。他们熟悉娱乐圈黑公关的大众,但在接触相关新闻的时候非常警惕。但是普通人其实很难防范企业的抹黑。当然,这不是一般大众的错。作为消费者,对质量和安全的敏感几乎是本能,宁愿误杀的心态更为常见。但是,就是这种心态容易被利用。

在舆论生产中,公众最熟悉的食品安全是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措辞,很容易引导大众。即使他们不相信一篇文章,快速传播也是公众的本能。

对于从舆论中获利的商业公司,需要广泛传播,而不是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在掀起热点的情况下,任何看重信誉的企业都忍不住为此恐慌,所以没必要细说会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

其次,王晓琪的这篇文章有很多漏洞。例如,在制定国家标准的过程中,标准起草单位应征求包括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意见,使标准更加合理。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是权利,也是义务。假设只有两家企业控制国家标准是荒谬的。

当然,想象力也是这篇文章的特色。在下文中,作者再次发挥了想象力。比如文章中提到美国和欧盟的标准比中国高很多。美国要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1g/100g,欧盟要求不低于3.3g/100g。然而,这仍然是一个错误的信息。

事实上,欧盟强制性国家标准(EU)第1308/2013号规定,原料乳蛋白质含量2.9%(脂肪含量为3.5%时);美国“a”级巴氏杀菌乳令规定生乳蛋白2.0%。

如果如文中所说,蛋白质含量低于3g/100g的牛奶是垃圾,那么全世界的牛奶都是垃圾,没必要厚此薄彼。如果作者真的说出了正义,为什么还要捏造事实?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谣言来自正义。

作者似乎忽略了一点。以批评伊利蒙牛为目的,不惜美化欧美乳品标准,其实是变相抹黑国内乳品标准。要知道,除了伊利蒙牛,还有其他民族企业,符合国家标准的民族奶都成了“垃圾”。相反,蛋白质含量可能不如国产美国牛奶,这是一个标杆。人们怎么能相信这种“正义”的意图呢?

至于其他漏洞,可以简单提一下,巴氏奶和常温奶,无非是你买的时候储存和饮用方便的问题。国家发布了《生鲜禁止令》,这也是制定食品标签指南时对标签标准化的合理要求。至于给香港提供最好的牛奶,那就是乌龙了。给香港提供最好的牛奶,难道不是给大陆提供最好的牛奶吗?甚至澳洲、新加坡、缅甸、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同样的标准。

有点奇怪的是,在这样一篇有很多错误和遗漏的文章被下架后,作者甚至发出了第二篇抱怨“委屈”的文章。这么孜孜不倦的抹黑国内乳品行业龙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再收一笔“公关费”,真的很辛苦。

也有人提出,在国内乳品行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国外品牌也不愿意从国人的首选落到国内陪衬上。国内领先的乳品企业突然经历了这场风暴。他们的介入有什么因素吗?这只能留给时间去探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