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

李自成当初能够消灭明君原因(李自成为什么迅速败亡)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北京城,虽已入春,却依然寒冷。蜂拥而至的队伍里,有许多人等不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死在了依然萧条的初春里。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只是这人群中的一个。自1628年李自成杀了债主和与人通奸的妻子然后投奔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北京城,虽已入春,却依然寒冷。蜂拥而至的队伍里,有许多人等不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死在了依然萧条的初春里。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只是这人群中的一个。

自1628年李自成杀了债主和与人通奸的妻子然后投奔起义军,到转战“大旱荒,人相食”而“土寇蜂起”的河南地区,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革命口号,贯彻了“割富济贫”、“发粟振饥”的系列惠民政策,所率领的起义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的起义军出现“民奔走赴之者百万”的迅猛发展,浩荡的起义队伍势不可挡,败少胜多,节节走向胜利。孤立无援的崇祯帝披头散发地自缢于一颗看似干枯的大树下,标志着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经过近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李自成当初能够消灭明君原因(李自成为什么迅速败亡)

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吊死煤山

然而,起义军占领北京后,仅仅过了41天便让满清联合地方汉族武装夹击,昔日对明君势如破竹的起义军却兵败如山倒,李自成领着起义军屡战屡败,一路溃逃,最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一说李自成自知无力挽回败局,出家为僧了。也罢,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发展如此迅猛,却溃败得如此迅速,面对满清和吴三桂联手后便不堪一击,使得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迅速失败,何故?或者说,Why?

李自成当初能够消灭明君原因(李自成为什么迅速败亡)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及其领导的起义军腐化了?

在明清之交的各类史料里,有关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后“腐化”的描述有一箩筐。但是许多真实性极高的资料,却告诉了我们另一个真相。

比如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城时,惶恐不安的北京官民们,看到的却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明朝工部官员赵士锦的《甲申纪事》里,说起农民军,都是一口一个“贼”字,却也描述农民军士兵进城时“但不抄掠”,如果有士兵敢浑水摸鱼抢劫,立刻被“以手足钉于前门栅栏上”——不但处死,还要示众。如此表现,比起杀良冒功成常事的晚明军队,俨然面目一新。

如果说赵士锦的记载,还只是说的入城当天的情况,那么在占据北京城的几十天里,面对繁华的帝都,起义军慢慢开始“腐化”了吗?

妻女都在农民军打进北京前自尽的明朝官员杨士聪,可以说恨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却还是在《甲申核真略》里对农民军“追赃助饷”事件进行了说明:受害的绝大多数都是北京城的官宦公侯甚至厂卫太监,虽说行动十分残忍,但普通北京百姓,当时很少受到骚扰。所谓“农民军奸淫掳掠”的传言,在他看来都是“大属妄语”!在写到农民军治下的北京郊区时,却也承认“今布帆安稳”,“居民稠密”“太平光景”,连盗贼都跑得精光。简直是崇祯年间时少见的情景。

那李自成本人呢?《明季实录》里的李自成,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接见京郊百姓长者时,往往态度和蔼可亲,穿的依然是天蓝箭衣,生活十分朴实。

可以说,农民军虽然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比起明朝以前的多次农民起义来,李自成及其部队,在“抗拒腐化”这条上,已经做的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