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赚杂谈 > 正文

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课内常考文言文篇章真题汇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儒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积累与掌握。学生不仅要了解并记忆重点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本章讲的就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忠”此处指竭尽自己的心力;“信”指的是诚信;“传”此处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就改正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1)句中“罔”的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指“疑惑”;(2)句中,“善者”指“好的方面”,“优点”。

4.因为孔子具有明确的学习志向、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的过程自然不觉得厌烦。提示: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回答,一定要联系实际,说出真情实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分析概括作答。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结合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孔子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的过程自然不觉得厌烦。第二问:示例: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难题,如果不放弃,当解答出答案后,会让自己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让人感觉愉悦。

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田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C.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不亦说乎

D.尊君在不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B.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和“思”的关系,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B.客人所说的“尊君”和元方所说的“家君”意思相同,都指陈太丘,在文中互换位置并不影响阅读。

C.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元方指责客人“无信、无礼”,这让客人很惭愧。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有关修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保持自己的志向的重要性。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参考答案与解析】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D.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故选D。

6.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通假字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A.“有”通“又”;

C.“说”通“悦”;

D.“不”通“否”。

故选B。

7.C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动词,做/介词,为了,替 ;

B. 表并列,并且/表示转折关系,却;

C. 都是代词,它;

D.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某一天。

故选C。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B.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这两个词语在文中不能互换。 故选B。

9.(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与解析】

10.(1)不久,一会儿子女;(2)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凭;(3)借,趁、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因”,凭借。

11.(1)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欣然”高兴地样子;“拟”,相比。

1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A“俄而雪骤”是咏雪的直接原因;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好学》)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蚤死

(4)门人益亲

14.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1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3.(1)吃; (2)……的人; (3)早; (4)更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1)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吃。(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者:……的人。(3)句意:死的很早。蚤:早。(4)句意:学生更加亲近我了。益:更加。

14.(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首先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语句基本意思,然后把意思相对完整的短句隔开。(1)意思是: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2)意思是: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根据句意划分即可。

15.(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善,好的,优点。其,代“他们”。改,改正。句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重点词语:迁,转移。贰,重复。 过,错误。句意: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16. 勤奋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结合两文的内容,提炼概括颜回的优秀品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他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表现他对人谦和、品德高尚。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俄而雪骤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文中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4)选文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与解析】

(1)①家庭聚会; 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讲解诗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內集:家庭聚会。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③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④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 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③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句子翻译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②句中重点的词有: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句子翻译为: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③句中重点的词有:未若:比不上。因:凭借。句子翻译为: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烘托“兄女”的文学才华,也暗示作者很赞赏她的才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文中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公欣然”“大笑乐”可看出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

19.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0.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8.(1) 约定 (2) 同“否” (3)离开 (4) 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期(约定)、去(离开)”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不”是通假字,通“否”。

19.(1)(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2)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至”,到。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20.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阅读感悟能力。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所得到的道理要围绕“诚信”、“讲礼貌”、“知错能改”等来展开即可。例如:诚信是为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对他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C项“尊君”与“家君”表述颠倒,“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而“家君”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元方入门不顾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约定;离开;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回头看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不”通“否”,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至、则、信、礼”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友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较为诚恳。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懂礼识义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的事件和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作答。从“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语言粗鲁、缺少教养之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又可以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据此整理友人的性格特点。从“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回答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懂得礼教、机智聪颖的小孩。据此概括作答。

(4)示例一:是失礼。因为对方毕竟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而且对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向元方示好了,所以元方应该给对方一次改正的机会才对。

示例二:不失礼。毕竟友人犯错误在先,而且元方才七岁,他能做到懂礼节、维护父亲的尊严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对他太苛刻。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如果认为失礼,要从友人的身份、与元方的关系方面分析;若认为不失礼,可从元方的年龄、说话的目的等方面分析。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3.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②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24.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5.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参考答案与解析】

23.①不久,一会儿。②高兴的样子。③相比。④不如,比不上

24.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25.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未若”是“不如”的意思;“拟”是“相比”的意思。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关键词语。结合“公欣然曰”“公大笑乐”分析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曲肱而枕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

⑤回也不改其乐______

⑥逝者如斯夫_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被选为复旦大学的校训,下面不能作为被选原因的一项是( )

A.学习要有创见,不能只学着回答问题,还要学会提问。

B.既要广博学习,又要勇于追求。

C.要多问问题,但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D.做人要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3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与解析】

26.C

27.①迷惑②疑惑③以……为乐④坚定⑤乐趣⑥往、离去

28.①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②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29.D

30.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解析】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而”的用法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而”表顺接;B“而”表顺接;C“而”表示转接,即转折关系,可译成“然而,可是”;D“而”表顺接。据此,C项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故答案为C。

27.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罔”是“迷惑”;“逝”是古今异义词,“往、离去”的意思;“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

2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饭、曲、枕、亦”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帅、匹夫、志”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语句大意并按要求选出答案即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思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这句话被选为复旦大学的校训,能作为被选原因的ABC三项。D项不行,因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句说的是做学问的事,不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根据题意,本题答案为D。

3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答题时,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的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期日中 (2)去后乃至

(3)门外戏 (4)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3.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一些内容。

故事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下评价。

【参考答案与解析】

31.(1) (正午时分)

(2) (到)

(3) (玩耍)

(4) (礼貌)

32.(1) 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

(2) 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33.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太丘舍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4.元方: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解析】

3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至”是“到”;“戏”是古今异义词,“玩耍,戏耍”的意思。

3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哉、期、委、去”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期、至、信”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文章的开头用“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用“友人日中不至,太丘舍去”交代了故事的发展;再写“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的对话是故事的高潮;最后用“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结束文章,是故事的结局。据此理解并概括作答即可。

34.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机智聪颖、能言善辩、懂得诚信的孩子。友人则是一个不守信用但知错能改的人。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3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吾今死矣,子可去______

(4)不忍委去______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38.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强调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分别选用两文中的一个字填空)

【参考答案与解析】

35. (1)相约同行。 (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3)离开 (4)舍弃

36. (1)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2)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地方)。”

37.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8. 信 义

【解析】

35.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委”:舍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注意“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引”“相谓”“而”“入”等字词的翻译。

37.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为: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38.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乙两文侧重强调的内容可分别提取“信”和“义”作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4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等要素。

4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39.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大体可以相比

40.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大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41.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42.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解析】

39.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40.试题分析:要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俄而”“所似”“若”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个疑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此题不难,抓住表时间、表地点、表人物、表事件的词语即可。

42.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意境之美。选择“柳絮”要好一些,因为柳絮更为飘零,用柳絮比喻白雪,可以更为突出白雪的洁白与飘零之感,而撒盐只能突出洁白,不如柳絮好。从美学角度分析: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用词要有诗味,意境要有美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3.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3)不逾矩______ (4)人不堪其忧______

4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写出三个从《论语》演化而来的成语。

【参考答案与解析】

43.(1)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 (3)法度 (4)能够承受

44.(1)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5. 示例: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解析】

43.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说”同“悦”,愉快;“矩”是古今异义词,“法度”的意思。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择(选择)、善(好的)、从(跟从)、改(改正)”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笃(坚守)、切问(恳切的发问)、近思(思考当前的事情)”几个词是赋分点;(3)句中的“而(表转折)、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积累。在《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有很多。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择善而从等。选择三个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46.填空。

《论语》是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4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

③人不堪其忧______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

48.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0.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51.请你就第九章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与解析】

46.儒家; 《大学》《中庸》《孟子》

47.说:同“悦”,愉快吾:我;堪:能忍受;焉:于此,在其中.

48.D

49.①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②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0.C;A;B

51.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解析】

46.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论语》是儒家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4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②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吾:我。③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④句意为: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焉:于此,在其中。

48.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句意为:穿盔甲的军士不(方便)跪拜,A.弯着胳膊做枕头;而:表示承接。B.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而:表示承接。

C.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表示承接。D.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表示转折。故选:D。

4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好:爱好;乐:以…为乐。句意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②句中重点词有:于:对于。句意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0.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这是说的道德修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是说的学习态度。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这是说的学习方法。

5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此题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表述要合理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围绕着“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来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2.《论语》是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5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人不堪其忧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4.下列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曲肱而枕之

55.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6.语段内容可以分为三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类?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52.儒大学

53.(1) (按时)

(2) (替)

(3) (能忍受)

(4) (喜爱,爱好)

54.B

55.(1)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56.(1) ( B )(2) ( A )(3) ( C )

【解析】

5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孔子及“四书五经”等文学常识。《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时”按时;“为”,替;“好”,喜爱,爱好。

5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C、D三项中的“而”都表示承接,B项中的“而”表转折。故选B。

5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愠”生气;“君子”,有才德的人;“于”,对于。

56.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复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是说的学习方法;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是说的学习态度;(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这是说的道德修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选段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饭疏食

(2)博学而笃志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逝者如斯夫

58.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57.(1)饭疏食( 动词,吃 ) (2)博学而笃志( 坚定 )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 (4)逝者如斯夫( 代词,这,指河水 )

58.(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59.要珍惜时间

【解析】

57.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饭”: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笃”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5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义”“于”“笃”“切”等字词的翻译。

59.考查重要语句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理解题干所给语句的大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答案内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这句话告诫我们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61.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参考答案与解析】

60.吃改变喜爱

61.(1)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62.A

【解析】

60.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饭”: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好”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喜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善者”“从”“笃志”“切”“近思”等字词的翻译。

62.A项“《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

6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6.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

【参考答案与解析】

63.(1)同“悦”,愉快(2)我(3)能忍受(4)于此,在其中

64.D

65.(1)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6.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解析】

6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说”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人不堪其忧”的意思是“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的意思是“能忍受”。

64.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BC三项中的“而”表示顺承,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故选D。

6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知”“好”“乐”“义”“于”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66.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此题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表述要合理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围绕着“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来谈即可。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不思则罔

(2)人不堪其忧

(3)曲肱而枕之

(4)择其善者而从之

68.翻译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7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67.(1)迷惑(2)忍受(3)胳膊(4)好的方面,优点

68.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9.顶针,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70.要珍惜时间。

【解析】

6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罔”迷惑;“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6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富且贵”富贵;“于”对于。

69.本题考查学生对顶真修辞的理解和把握。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好之者”一个在尾,一个在句首。故是顶真。通过“知之者”与“好之者”、“好之者”与“乐之者”的对比,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70.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翻译分析即可。翻译为: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珍惜时间的意思在其中。

有话要说...